冠脉搭桥手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术后规范的护理和长期坚持随访,对于您的顺利康复、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至关重要。请仔细阅读并遵循以下指南,与您的心脏团队携手共进。
一、术后早期:住院康复要点(住院期间)
这段时期是恢复的基础,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护您,您需要积极配合:
伤口细心呵护:
胸部伤口:保持清洁干燥,留意有无发红、肿胀、渗液或疼痛加剧(提示感染可能)。胸骨完全愈合需要大约6-8周,期间避免胸部受压、用力扭转身体。
腿部伤口(如取大隐静脉):休息时适当抬高腿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坚持做“踝泵运动”(脚踝上下左右勾动,像踩油门一样),非常重要,能有效预防腿部深静脉血栓(DVT)。如发现腿部明显肿胀、发红、发热或疼痛,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有效疼痛管理:
疼痛是正常的,但不必强忍。医生会为您开具合适的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弱效阿片类药物)。按时服药比疼了再吃效果更好。
咳嗽或变换体位时,用手或小枕头轻轻按压胸部伤口,可以减轻疼痛。
呼吸训练不可少:
主动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是预防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的关键。即使伤口有些疼,也要坚持。护士会指导您正确方法,必要时会提供呼吸训练器辅助。
循序渐进地活动:
通常术后24~48小时即可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开始床上活动(如翻身、活动手脚)。
尽早(在医生允许下)尝试下床短距离行走。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血栓、肺炎,并帮助您更快恢复体力,避免肌肉萎缩。活动量会逐渐增加。
健康饮食与顺畅排便:
饮食需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如果您有糖尿病,务必严格控制血糖。
预防便秘:多喝水,多吃蔬果。必要时医生会开温和的缓泻剂。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借助脚凳)。
二、安全返家:居家护理的核心
出院后,您成为自己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严格遵医嘱用药- 这是重中之重!
绝对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漏服一次怎么办?尽快补服(若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跳过),并告知医生。
核心药物通常包括: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通常需联用约 1年,具体遵医嘱),防止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强力降低“坏”胆固醇(LDL-C),目标值需低于1.8mmol/L,稳定斑块。
控制心率和血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保护心脏功能。
其他:如利尿剂(心衰患者)、抗凝药(如华法林,需定期抽血监测 INR 值)。
复诊时带上所有药盒或清单,方便医生核对。
伤口持续观察:
出院后2周内通常避免淋湿伤口(可擦浴),具体遵医嘱。保持清洁干燥。
密切留意:伤口是否持续疼痛、红肿、有脓液渗出,或出现发烧(体温超过38°C)。如有以上情况,立即联系医生或返院。
科学运动康复 - 循序渐进:
阶段1(术后约2-6周):以休息和温和活动为主。可进行日常散步(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简单家务。严格避免:
提举重物( 5公斤 / 约10斤)。
开车(影响胸骨愈合和安全)。
剧烈活动或需要屏气的动作。
阶段2(6周后,经医生评估):在医生或心脏康复师指导下,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强度,如快走、固定自行车、游泳等。强烈建议参加正规的心脏康复计划,获得个性化、安全的运动处方和专业监护。
拥抱健康生活方式 - 终身受益:
彻底戒烟:吸烟是脑血管再狭窄和心脏病复发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必须严格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寻求戒烟帮助。
健康饮食:坚持 低盐、低脂(尤其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多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饮食模式。控制总热量,维持健康体重(BMI < 25)。
管理情绪:术后出现焦虑、抑郁或睡眠问题很常见。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支持。保持积极心态对康复非常有益。
三、规律随访:守护长期健康
定期复诊让医生及时了解您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随访时间点:
术后第1个月:重点评估伤口愈合、药物有无副作用、心功能恢复、居家适应情况。
术后3-6个月:常规复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等,评估药物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每年1次:进行全面体检和心脏评估。根据病情,医生可能安排运动负荷试验(如平板试验)、冠脉CTA(无创血管成像)等检查。必要时可能需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来直接观察桥血管情况。
随访核心监测内容:
症状变化:是否再次出现胸闷、胸痛(心绞痛)?这可能是桥血管狭窄或新发血管病变的信号,务必告知医生。
心功能评估:尤其对于术前心功能差的患者,定期做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收缩功能(EF值)。
合并症管理: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治疗。
紧急情况- 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任何情况,切勿等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
剧烈、持续不缓解的胸痛或压迫感。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气促。
单侧腿部(尤其取血管侧)突然明显肿胀、发红、发热、剧烈疼痛(警惕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伤口出现化脓、持续渗液或伴有高热(38°C)。
晕厥、意识不清。
四、长期健康管理:关注未来
桥血管通畅性:动脉桥(如乳内动脉)长期通畅率很高(10年通畅率90%以上),静脉桥随时间推移闭塞风险增加(约50%的静脉桥在10年内可能发生狭窄或闭塞)。坚持二级预防是保护桥血管的关键!
终身二级预防:
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和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常是阿司匹林),除非有禁忌。
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监测药物安全性)。
预防感染:
强烈建议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
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如23价多糖疫苗或13价结合疫苗)。
注意个人卫生,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
请牢记:您的长期健康离不开您与心脏团队(心外科医生、心内科医生、康复师、护士等)的密切合作。请务必按时复诊,如实反馈您的症状、感受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为您制定最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坚持科学的术后管理,您完全可以重获健康,享受美好生活!祝您康复顺利!
心血管外科/杨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