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高龄的何奶奶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户外劳作,一只蜜蜂差点要了她的命。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户外劳作中,何奶奶不幸被一只蜜蜂蜇伤右侧颈部,由于当时并未感到严重不适,何奶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才过两日,她左侧面部又遭受蚊虫叮咬,何奶奶仍未重视,亦未向子女透露分毫。
一周后,何奶奶突感颌面部肿胀,状况日益严峻,甚至呼吸都变得有些艰难。子女见状,察觉事态严重,火速将她送往玉溪市人民医院救治。
急诊内科医生回忆:“患者抵达急诊时已呼吸困难,难以开口言语,蜜蜂叮咬的具体伤口不得而知,仅能依靠家属口述病史,状况刻不容缓。”随后,急诊内科迅速启动多学科合作(MDT)模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随即展开。
多学科联手 筑起生命防线
急诊内科迅速邀请多科室会诊,并启动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全力维持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重症医学科(ICU)团队及时参与,对患者呼吸状况进行细致评估。
口腔科住院部值班医师紧急会诊,诊断患者右侧面部颌面多间隙感染,并在确保气道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切开引流。
麻醉科与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共同评估全麻手术中气管插管的难度及气管切开的必要性。
医学影像部与医学检验科高效完成系列检查与检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生命接力 险象环生
随后,患者被收入ICU。在呼吸道的有效支持下,口腔科医师随即在床边开展了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并坚持每日到患者床边进行脓腔的冲洗和换药处理。
期间,患者病情历经了多次波动,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药菌,且病灶区域发生了坏死性筋膜炎,感染状况极为严重。
因患者呼吸道维持困难,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
多学科团队进行了紧密合作,全天候监护患者,共同分析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
“蜂”回路转 化险为夷
经过二十余日在ICU的多学科联合救治,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逐步改善,意识恢复,成功摆脱了呼吸机的辅助,肾功能也在逐步恢复。
随后,患者被转入口腔科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期间临床营养科也给予了专业的营养支持。
最终,在口腔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患者的面颈部感染得到了全面控制,气管套管安全移除,堵管成功,逐步康复,最终顺利出院。
此次救治的成功,充分地展现了玉溪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强大能力。
医生提醒,蜂蜇伤不可小觑。蜂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溶血、神经毒性和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危及生命。一旦被蜂群蜇伤,请做到以下几点:
1.立即远离蜂群,避免再次被攻击;
2.及时拔除毒刺(用卡片刮除,勿挤压);
3.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
4.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严重症状,立即就医。
口腔科/李新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