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科室导航>>内科系统>>肾内科>>科室文化
​身边的榜样丨生命线上的“针尖舞者” ——肾内科普丽萍
发布时间:2025-10-31

图片9

肾内科,它不似急诊的惊心动魄,也没有ICU的生死时速,这里的战斗,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与生命衰竭的持久拉锯。在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机器的嗡鸣、血泵的转动、导管中流动的殷红,构成了这里永恒的背景音。而在这条维系着无数尿毒症患者生命的“生命线”上,有一位生命线上的“针尖舞者”——她就是护士普丽萍。

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1990年,普丽萍还是一位刚刚踏上护理岗位的年轻姑娘。怀揣着对白衣天使职业的憧憬与敬畏,她走进了新平水塘卫生院,从那一刻起,她便将整个职业生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1993年调入玉溪市人民医院,1994年定科肾内科以后,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普丽萍见证了透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目睹了无数患者与病魔抗争的艰辛与坚韧。她把最美好的年华,化作了无数次精准的穿刺、温暖的问候、耐心的解释和深夜的守护。数十年兢兢业业,让她从一名青涩的护士,成长为科室里最可信赖的护理骨干,成为了患者口中交相称赞的“普老师”“普姐姐”。

一针见血  有口皆碑

图片10

在肾内科,血管通路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这条线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透析的质量,乃至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对于长期透析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来说,建立和维护这条“生命线”异常艰难。他们的血管常常因反复穿刺而布满瘢痕,每一次穿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普丽萍,正是攻克这些难题的“王牌”。科室里那些最让人头疼的血管问题,最后总会交到她的手上。凭着对血管解剖的精准掌握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她指尖轻抚,便能精准定位,凝神静气,一针见血,行云流水。许多患者都成为了普丽萍的“忠实粉丝”,他们由衷地感叹:“普护士打针,还没感觉到疼,就已经打好了!”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如果说精湛的技术是硬实力,那么发自内心的关爱则是普丽萍拥有的另一种强大力量。在她的护理生涯中,有一个女孩的故事,尤为动人。

2012年,一个年仅17岁的花季少女因罹患尿毒症,开始了每周三次的透析生活。命运的残酷,让这个本该在校园里绽放青春的姑娘,过早地背负了生命的沉重。初来科室时,女孩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迷茫和绝望,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时常让女孩想要放弃治疗。

普丽萍将她的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不仅用精湛的技术为女孩减轻穿刺的痛苦,更像一位亲切的姐姐,时常陪她聊天,开导她,鼓励她。在普丽萍和科室其他护士的精心照料与温暖陪伴下,女孩的脸上渐渐重现了笑容,内心也变得坚强起来。她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护患,处成了情深意厚的“姐妹”。

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女孩的治疗费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在系统规范的治疗中,女孩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家庭情况也逐步得到改善。

玉溪有个世界上最长的节日——“米线节”,每年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杀鸡买肉、备米线,请亲友回家过节。每到女孩所在的村子过节,女孩都会真诚地邀请普丽萍和科室的医护人员去她家里做客。一碗碗热气腾腾、饱含情意的米线,串联起的是医患之间最质朴、最珍贵的情感。

薪火相传  甘为人梯

作为科室的护理骨干,普丽萍毫无保留地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

在年轻同事眼中,她既是严师,也是益友。她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穿刺技巧、与患者沟通的心得、处理突发状况的经验,一点一滴、手把手地传授给他们。当年轻护士因为紧张或经验不足导致穿刺失败时,普丽萍从不责备,总是第一时间上前安抚患者,并冷静地进行“补针”。事后,她会耐心地和年轻同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她用自己的肩膀,为年轻一代搭起了成长的阶梯。

三十年来,普丽萍始终坚守在护理岗位上,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内涵。

图片11

致敬榜样,致敬每一个为人民健康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