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您当前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玉医党史故事】历史上的玉医:从“照相馆”到“侦察连”

2021-08-20  
分享到:

信步漫游于时光的长廊,浏览而过玉医医学影像学六十余载的发展,心中不禁有“科技之日新月异,物今是而昨非”的感慨。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 医学影像学科高科技的运用对于玉溪市人民医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55年,玉溪县卫生院并入时称为玉溪专区人民医院时,带来一台老式的、可手提的25毫安西门子冷气式X光机。这台破旧的机器,只能偶尔作透视使用,根本谈不上拍片、影像成像,医院也没有专门的人才来从事放射学科的工作。

已故原院长黄宜雄在生前一次谈及医院发展时说:“医院当时就是那么一台破旧的X光机,没有人会用。只有我在征兵体检的时候,还拿着出去使用一下,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也不像现在,没有任何缓辐装置,但这是我们医院医学影像学的第一步。”

1958年,由国家统一分配,医院配置安装了一台200毫安X光机。看着这台时髦的医疗设备,时任院长李武杰既高兴又发愁:设备有了,如果启用,我们的诊断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这可是一大进步。可究竟谁会这门技术?

看着这台当时还算得上时髦的X光机,黄宜雄毛遂自荐地找到了院长李武杰。

面对这个刚到医院不久的小伙子,李武杰惊奇极了:“你会用?”

“大学里学过。”

“开展起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你时间能安排?”

“我可以上午看病,下午就搞放射。”

也许是小伙子的干劲感染了李武杰,也许是医院太需要把这项业务开展起来,李武杰沉吟片刻,便同意了黄宜雄去尝试开展放射业务。并在黄宜雄自行摸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正式正式派遣黄宜雄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进修四个月,回院后兼任医院放射工作,并把医院放射科的透视、摄片、诊断等均安排在下午进行。

“开始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在搞放射。我是内科医师,我的业务不能丢,于是就上午看病,下午就搞放射。临床实践越来越多,开展的业务也逐渐多了起来,胸部、胃肠道钡穿透析、脊柱、四肢、妇科盆腔测量等等,逐渐逐渐地开展得多了起来。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了,这时候马绍忠就来了。”

刚刚毕业的马绍忠一进医院就被分配到黄宜雄身边,跟着黄宜雄边学放射边辅助工作,黄宜雄也积极地把自己摸索到、学到的放射知识悉心传授给马绍忠。1962年,马绍忠也争取到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放射专业,一年后学成回院成为专职的放射人员。直到这时,黄宜雄才真正放手放射工作,全全交付给了马绍忠,玉医放射科也在同年正式成立,医院诊断的准确性也随之大大提升。

“虽然说放射科成立了,但是当时的条件非常困难。我们医院底子薄,而放射要用的X光片非常贵,我们国家当时还不能自行生产,只有外国货。为了省钱,我们想了不少办法。”

在这样尴尬的条件下,黄宜雄和马绍忠开始琢磨怎样进行废物利用:他们根据X光片使用碘化银显像的原理,把用过的旧片回收收集,泡掉旧片表面的碘化银薄膜,再将除去碘化银薄膜的旧片取出,手工涂上一层碘化银,使用起来一看,拍摄骨头造影很清晰,一点也不影响诊断。

就这样,这项省钱的技术一直使用延续了三、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这项为了省钱而改进的小技术还获得了当时玉溪科技发明奖,受到嘉奖。

抚今追昔,玉医放射学工作一路大进、一脉延伸。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玉医人对传统的放射学这条主脉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发展:医院也从一个只有2人简单的放射科发展到CT、超声、介入、磁共振、核医学等一脉相承地、系统地、相辅地影像医学学科系统;从只有一名兼职放射技术人员到如今一支高学历、多梯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长成为一个集医学影像完整学术人才体系;从一个只能X光拍照的“照相馆”发展成为能够三维成像显示人体血管神经细节的“侦察连”。

宣传部/李岚

无标题文档
医院地址:玉溪市红塔区聂耳路二十一号
专科预约方式:微信搜索添加关注“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公众号,
支付宝生活号关注“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等进行手机支付预约挂号服务。
版权所有: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2020008668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41号